大挤出间隙的常见情况:
大直径硬件:随着部件尺寸增大,保持极其严格的公差成本会过高。
直线轴承或耐磨环:这些通常需要更大的硬件间隙以防止金属与金属接触。
便于装配:在重型机械中,过小的间隙会使安装不切实际。
提升密封圈的抗挤出能力:
密封件的抗挤出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:
轮廓设计:对于相同的挤出间隙,较大截面的密封件能承受更高的压力,同时为了提升密封圈的使用寿命,常采用加长根部的设计。
材料选择: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,其本身除了硬度之外,优异的拉伸强度、压缩永久变形数据确保抗挤出性。
工作温度:温度对抗挤出性有显著影响。在高温下,材料软化,更容易被挤出。在低温下,材料变硬,更耐冷流。
硬件表面光洁度与对中度:配合部件的表面光洁度、同心度和直线度都会影响使用中的有效间隙。对中不良或表面粗糙会加速挤压磨损。
系统动力学与压力峰值:在有频繁压力峰值或脉动的系统中,密封件可能需要更保守的挤出间隙,突然的压力激增会迅速导致挤压损坏。
如何应对大的挤出间隙。
加长根部设计:通过加长密封的根部,需要更多的材料被挤出才会损害密封表面。
挡圈:高硬度材质,如PA、POM 、PEEK、PTFE 等工程塑料材质,放置在密封件旁边以阻挡挤出间隙,通常有一体式设计和自调节式设计,强度高且不会损坏硬件表面。
双密封配置:在某些情况下,串联使用两个密封件——一个承受主要的挤压风险,另一个作为主密封元件——可以是针对扩大挤出间隙的有效解决方案。
测量与维护挤出间隙
随着时间的推移,硬件的磨损或变形会扩大间隙,因此定期检查至关重要。
维护的最佳实践包括:
大修期间测量并记录间隙数据。
检查密封件是否有挤压损坏的早期迹象。
更换磨损的硬件以恢复原始公差。
对新设计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以预测挤压风险。
下一篇: PTFE 材质O型圈应用